当时,小麦正值抽穗扬花要害期,针对当时干旱无雨,襄城县库庄镇金刘社区大众活泼抗旱浇麦。 吕超峰 刘喜芳 摄
□本报记者 李若凡
4月11日起,我省遭受继续性强风气候,全省大部呈现8级到10级阵风,部分县市11级到13级,最劲风力达15级,40多个国家级气候观测站最劲风速到达或打破4月前史同期极值。随同劲风而来的土壤失墒问题,让处于要害成长期的冬小麦面对检测。据气候部门监测,当时全省近五成气候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已呈现缺墒,农业专家呼吁农户抓住灌溉浇麦。
成因:东北冷涡主导极点劲风
“此次劲风进程具有继续时间长、影响规模广、均匀风力大、极点性强的特色。”省气候台首席预报员徐文明说。13日17时,省气候台继续发布劲风黄色预警,估计13日至14日中西部阵风可达8级,局地11级。
此次强风的直接推手是活泼的东北冷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子牛在承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东北冷涡是高空旋转的冷空气体系,常引发强对流气候。4月以来,西北太平洋上的强壮高压带将极地涡旋面向北冰洋新地岛,其动摇能量向东传达,与高空槽体系一起效果,导致东北冷涡强度偏强、方位偏南,然后引发我国多地呈现劲风降温。
我省相关专家介绍,虽然春季冷涡活动常见,但此次强度和影响规模属近年来稀有。
影响:土壤失墒加重
劲风叠加降水偏少,导致土壤失墒加重。现在,全省近五成气候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缺墒,豫北、豫西部分地块旱情闪现。
据13日主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全省气候观测站干旱份额达49%;信阳、南阳、漯河及洛阳4市的气候观测站干旱份额超越六成。
我省农业气候专家指出,当时冬小麦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需水量增大。继续干旱或许导致小麦蚜虫等虫灾繁殖,加之前期劲风或许损害叶片,影响光合效果。此外,设备农业如大棚等也面对损毁危险,需加强加固。
主张:科学办理,抢抓农时
本周全省无显着降雨,仅18日西部、北部或许呈现阵雨。干旱规模或许进一步扩展,墒情缺乏区域需优先灌溉浇麦。
现在,我省北部、西部和东部大部小麦处于孕穗期,豫中、豫南大部小麦进入抽穗期,信阳部分当地小麦已开花。针对当时小麦成长要害期的干旱与劲风叠加影响,我省农业气候专家提出多项应对办法。科学灌溉是首要任务,专家主张农户依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特别需重视进入抽穗期的小麦需水要求,防止干旱导致减产。“旱生虫、湿患病”,继续干旱或许导致以小麦蚜虫为典型的虫灾繁殖延伸,进一步损害小麦成长。主张各地亲近重视病虫草害产生开展状况,结合叶面喷施药剂进行有用操控。
在设备农业方面,西部、北部区域需赶快查看并加固大棚等农业设备,防备劲风损毁棚膜和骨架,下降灾祸丢失。
此次继续性强风气候虽未对小麦构成直接损害,但表层失墒叠加高温蒸腾,或许加重土壤干旱。专家着重,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产值构成的要害期,灌溉浇麦窗口期急迫。主张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农户依据苗情和土壤条件灵敏调整办理办法,最大极限减轻干旱影响。
跟着冷涡体系逐渐东移,我省劲风气候将逐渐削弱,但气候干旱的缓解仍需依靠有用降水或人工灌溉。这场气候进程暴露了极点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为后续防灾减灾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