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董严
文物拍摄|杜广磊
在文学、绘画、戏剧、习俗等内容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虎虎生威、虎头虎脑、龙行虎步等成语被人们口口相传,武松打虎、恃势凌人、三人成虎等谚语故事撒播已久,在民间人们还有画虎辟邪、端午节佩带“艾虎”等习俗。
山君的形象并不都是凶狠,唐代名医孙思邈给山君拔牙的故事就颇又人情味。古时,民间撒播着孙思邈为虎医伤的故事,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俯首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儿冲来。孙思邈吓得简直昏了曩昔,向周围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张着大嘴向屋里宣布嗟叹声。孙思邈看了一瞬间,了解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张着嘴、摇头嗟叹的姿势,肯定是口腔里有病。孙思邈便不害怕了,他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嗓子上。他随手摸动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的铜铃套在臂膀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用力,把那骨刺拔了下来,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臂膀。所以,后来医师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取出后,山君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打那今后,看见孙思邈进山采药,那只山君就来陪同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文物中虎非常威猛,其形象大致可分为虎形器、虎纹、虎形附件三类。虎形器为整器作虎形,可分为笼统型和写实型。虎纹可分为“虎食人”纹、立虎纹与虎首纹三种类型。虎纹则一般选用浮雕、线刻技法,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虎形附件则可分为卧虎、立虎、虎首、爬虎、虎噬动物、顾首虎、团虎等多种形状。自商代以致战国,虎的形象多有变化,之后则逐步安稳下来。
01
商代晚期:
顺天敬神,祝祭有礼
1.后母戊鼎
商王武丁时期 后母戊鼎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后母戊鼎 1939 年在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全体造型淳厚严肃,重 832.84 千克,是现在已知的我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代表了商代青铜文明高峰时期的铸造水平。
鼎,代表着显赫、显贵与威仪,是古代一种煮食物的用具,一起也是宗庙祭祀礼器。其根底纹饰为云雷纹,造型上有一敌对耳,耳背刻有浮雕式鱼纹,而双耳外侧则刻有双虎噬人头图画。
商代青铜器常常呈现一些奥秘诡谲的纹饰,其间以“虎食人”纹最显恐惧。现在关于“虎食人”纹首要有以下几种解说:一是交流六合:鼎作为礼器,是交流六合的器物,其上所刻纹饰也是这个意图。二是人牲准则:人牲,即以活人为祭品。虎作为灵兽,以虎食人代表了对奥秘不知道力气的供奉,这是奴隶社会巫风盛行和祭祀习俗下的产品。西周进入礼制社会后,“虎食人”纹也简直隐姓埋名。三是王权标志:现在所呈现的镌刻有“虎食人”纹的器物为鼎、尊、钺、卣,都是高档礼器,在其他器物上很少呈现,因而代表了严厉的等级准则,是王权贵族的标志。
青铜鼎的外壁装修有许多动物纹样:贪吃纹、牛头纹、夔纹和蝉纹,中心部分则坚持素净润滑。贪吃这一奥秘怪兽,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通过艺术化的笼统处理而成,它表现了古人对天然的深深崇拜。
2.兽面纹铜修建饰件
商代 兽面纹铜修建饰件 河南博物院藏
《周礼·考工记》记载:“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早在殷商时期,就已构成了“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宫殿修建风格,对我国修建学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停步于兽面纹铜修建饰件之前,不难幻想殷商修建的华贵精巧。这件兽面纹青铜修建饰件于郑州市小双桥遗址出土,高 19 厘米,横 18.8 厘米,纵 16.3 厘米,重 6 千克,是现在已知青铜质类器物运用于修建物上的最早什物。全体仰望呈“凹”型,正面近正方形,上下两头均向内折,左右两旁边面近平行四边形,中心有竖长方形方孔。
因为出土地邻近发现有大型夯土修建基址,所以揣度应是镶嵌于修建物上的构件,故命名为“兽面纹青铜修建构件”,它既是宫殿木梁前段的装修,也是加固木梁的构件,显现出商王宫殿的豪华气度。
从纹饰来看,这件青铜饰件选用单层平雕方法,将虎兽纹刻于器物正面,两头长方形孔周围纹饰近同,皆为龙虎搏象图。阴线勾勒主题结构的方法是商代前期青铜纹饰的主体表现方法,一般多选用较窄的纹饰带,像兽面纹这种大面积装修很稀有。装修全体布局结构谨慎、纹饰线条精巧细腻,既有严肃之感,又不失威严之气。
3.伏鸟双尾青铜虎
商代 伏鸟双尾青铜虎 江西省博物收藏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现在现存最大的先秦青铜虎,故又被称为“青铜虎王”。在造型上,形似虎尊却又腹空无底,双尾垂卷,四肢作半卧纵跃之势,既憨态可掬,又不失威武骁勇。青铜器标志着显贵,虎代表着威严,但是在虎的背部却停着一只小鸟,扬起脖颈,悠然自得,二者构成了“虎不惊鸟,鸟不惧虎”的反差,为其增添了许多幻想空间。
虎身遍饰阴线刻卷云纹、云雷纹、变形鳞纹等,全体纹饰精密繁复,将虎的神性和人对虎的崇尚之情表现到极致,具有剧烈的地域特征。其间云雷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是云纹和雷纹的合称,根本特征就是以接连的“回”字形线条构成,用来烘托主体纹饰,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跟着青铜器的式微而衰败。《论衡》有记:“云雷在天,神于百物”。因而在古人的心目中,云雷纹是位置和神灵的标志,有连绵不停和生生不息之意,表现了原始先民对天然的崇拜和对夸姣日子的神往。
4.龙虎纹青铜尊
商后期 龙虎纹青铜尊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在商代,一个名叫“淮夷”的陈旧族群,日子在我国淮河流域,因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因而青铜器制造也非常兴旺,他们怀着对族员的怀念,将精心打造的青铜器作为随葬品尘封地下,但这些珍宝并未如“淮夷”族员期盼的那样,在地底护佑魂灵,而是历经洪水众多、河道变迁,意外在河道现世,向咱们显现了三千多年前古人青铜技艺的高明。
龙虎纹青铜尊,因其重要的文明和工艺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杂乱的纹饰在出土的青铜文物中也可谓精品,器身以龙虎纹为主,云雷纹为底纹,腹部有三组虎食人纹,以浮雕虎首为中心,左右双身,虎口含一人,纹饰风格显着遭到了华夏商文明的影响。
虎食人纹在商后期传达非常广泛,如后母戊鼎、妇好钺、三星堆遗址中的龙虎纹尊等,均有此纹。
虎食人纹
浮雕虎首
5.嵌绿松石铜虎
商 青铜虎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收藏
这是一立姿青铜虎牌饰,呈跋涉的状况,虎尾下曳,尾尖翘卷,双耳竖立,张口露齿,俯首瞋目,作吼怒状。一面微拱呈半浮躇状,光素无纹,另一面全身铸有勾云纹凹槽,槽内由方形绿松石镶嵌填充,在腿部的拱面有半环纽,或许是用来套穿绳线,以便于悬挂。
云纹凹槽嵌绿松石
02
西周前期至春秋时期:
旧制溃散,新风始成
1.铜牺尊
西周 铜牺尊 我国考古博物收藏
它是古人口中的“天马神驹”,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生双角,曲颈短尾,身有双翼。因盖内底部和腹内各有刻有两行铭文——“邓仲作宝尊彝”,因而也被称为邓仲牺尊。千年前,邓仲牺尊跟着送嫁的部队从邓国来到西周国都丰镐,成为远嫁之女怀念爸爸妈妈、怀念家乡之物。
铜牺尊周身纹饰富丽,可分为三层:榜首层为细雷纹,第二层是以半浮雕方法镌刻的贪吃纹、夔龙纹和两腹的回忆式虎纹。第三层则是立体雕琢的卷尾龙、凤鸟和卷尾虎,代表了生龙活虎,凤鸣岐山的夸姣涵义。
项背上的卷尾虎(尾部与胸前的是卷尾龙)
两腹半浮雕式虎纹
铜牺尊中的虎形象结合选用了立体虎饰和半浮雕式虎纹,项背上的虎正在攀爬,杰出了虎的速度与力气,一起对虎的根本形状加以夸大,将天然界中的虎转变为青铜器虎形装修时,对虎的首要特征与特色予以加强,以凝练的方法展示虎的威猛有力。腹部的半浮雕式虎纹,将虎头的形状特色进行笼统,一起统筹器物的造型,达到了调和一致的作用。
2.逨盉
西周 逨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2003 年,宝鸡眉县杨家村的五位农人,意外地打开了一座尘封 2700 年的西周窖藏,27 件国宝破土而出,其间一件就是分外引人注意图酒器—逨盉。这件器物刻有铭文 372 字,替代了墙盘(284 字)成为铭文字数榜首的青铜盘,一起也是造型最为精巧的一件青铜盉。
作为西周单氏宗族第八代逨为祭祀皇高祖单公而做的一件礼器,逨盉的纹饰寄寓了许多夸姣祝福。器身呈扁圆形,由四个龙首支撑而起,双面以龙纹装修,盖首为凤鸟,凤首昂扬,盖子与器身衔接处,是一只山君,它歪着头呈攀爬状,悠闲自得却不失威严。
逨盉将气势汹汹的山君、刚烈雄健的龙与柔美仁善的凤奇妙融合,烘托出一种生龙活虎凤呈祥的夸姣画面。
双面龙纹
盖首的凤鸟
歪头攀爬的山君
龙首支撑
3.莲鹤方壶
在西周前期到春秋时期,虎形附件在器物中较为常见,被誉为“青铜时期的绝唱”的莲鹤方壶就是典型代表。
春秋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藏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郑国国君盛酒或盛水之器物,是主人位置、财富和权利的标志。不只纹饰细腻新颖,并且结构杂乱,可谓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模范之作。
壶身呈方形,轻灵奇巧的器身,装修着浅浮雕式高雅华美的装修图画,壶盖上怒放的莲花之中,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绘声绘色。在器物底部,有两只形状生动的卷尾虎爬行而卧,张嘴吐舌,憨态可掬,好像在奋力承托起莲鹤方壶,颇有动态美感。
这一时期,相同选用虎形附件的文物还有许多,它们大多以虎作为底座支撑,以虎之威严严肃寄寓夸姣心愿,一起也提高器物的美感。
如云纹铜禁,其底座四角装修了 12 个首饰高冠,俯首吐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足承托器身。
春秋 云纹铜禁 河南博物院藏
蟠螭纹双耳莲盖壶,作为盛酒器,壶身平口外侈,带回忆虎形双耳,颈部有对称的两对凸榫,表现了双耳与壶身的组合工艺。
春秋 蟠螭纹双耳莲盖壶 山西博物院藏
同为盛酒器的还有一种叫匏壶,其壶盖为一只圆雕的鸷鸟形象,作为捉手,在兴起的腹部,奇妙地规划了一只虎形鋬,虎的口中衔着一环,通过链条与壶盖的鸟尾相连,使得整个匏壶在视觉上调和一致。
春秋 匏壶 山西博物院藏
此外,还有一种造型共同的子仲姜盘。折沿高雅,浅腹轻盈,圈足则安定地支撑着整个盘子。在圈足下有三只绘声绘色的猛虎作为支撑,它们立体而生动,身体旁边面与圈足边际严密相连,似乎正在奋力前行。
春秋前期 子仲姜盘 上海博物收藏
春秋时期,旧的礼制敏捷溃散,新的观念逐步构成。作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也在创始一代新风,寻求新鲜自在、轻松生动的风格。各种生动灵活的虎形附件,似乎冲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国际的狰狞恐惧、奥秘威严,把我国的前史和文明引向了一个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簇新时代。
4.虎头提梁匜
春秋 虎头提梁匜 山西博物院藏
在青铜器中,有一种重要的礼器叫匜。匜最早呈现在西周中期,盛行于东周,是常与盘合作运用的一种水器。这件虎头提梁匜,出土于太原赵卿墓地,是春秋晚期人们行沃盥之礼的礼器。器身椭圆形、深腹,前有流,上有提梁,下有三足。流是吼怒的虎头状,瞪眼龇牙,狞厉威猛,连牙齿都清晰可见,清水就从它打开的大嘴中流出。
它的提梁通体是变形的卧虎造型,形状夸大,尾巴和后肢连着匜的口沿后部,脑袋和前肢连着口沿前部,身体被拉成了婀娜纤细的弧线,提握非常舒适便利。在虎头匜的尾部还有一只小虎,身体直立,后肢着地,尾巴翘起,前肢和脑袋顶着匜底,以坚持安稳。
在赵卿墓出土的青铜器,盛行用虎类的猛兽或鸷鸟类的猛禽做装修,反映了赵简子在大变革、大动乱的春秋晚期,无论是在晋国的政治、交际或征战中,位置非同一般,一起也显现出赵氏宗族的尚武精力。
03
战国时期:
天然崇拜,人神合一
1.螭虎食人佩
战国 螭虎食人佩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古语有“正人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玉佩在古人的服饰和礼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件螭虎食人佩,玉原为青色,双面透雕。玉器中部雕琢着螭虎,双耳大眼,身躯曲折成环,头部伏于人身上,恰似正在吞噬人的腹部,玉佩两头镂空雕琢两个带有飞翼的神人,神人与被吞噬的人物面部特征根本相同,表情都非常慈祥安静。
玉器上的虎食人纹样非常稀有,为什么要在随身佩带,代表夸姣性格的玉器上雕琢“虎食人”纹样,为什么被吃之人毫无惧色?这或许来自古人对天然的崇拜以及强权思维的依从。猛虎代表了王的身份标志,它们居高临下的神态显现的是王者精力,与面无表情的人首构成鲜明对比。自商代开端,装修有狰狞兽纹的用具都是在显现强权思维,给民众灌注屈服王权就是适应天意的观念。螭虎食人的纹饰除了这种恫吓与教化之意,还或许标志着逝者魂灵的提高,代表了人们对成仙成神的一种期望,虎食人纹玉佩上的螭虎现已生出双翼,下半身开端“龙化”,因而这只虎现已有了神力,人们期望凭仗螭虎食人,天然、慈祥地变成天上的仙人。
2.错金银铜虎噬鹿屏座
战国 错金银铜虎吞噬鹿屏座 河北博物院藏
2300 多年前,古人在野外看到猛虎捕猎的场景,惊叹于大天然的以强凌弱与存亡比赛,将其记录下来,做成了屏风底座。这件错金银铜虎吞噬鹿屏座是战国中山国最鼎盛时期的国王墓葬中出土的一件稀世珍宝。
器座的主体是一只凶狠的山君,它双目目光灼灼,两耳竖直,后肢用力蹬地,前躯下踞,整个身体呈现出高雅的弧形,口中正在吞食一只软弱的小鹿。山君的它的右前爪因捉住小鹿而悬空,为了坚持屏座杰出的平衡性,奇妙地凭仗了鹿腿来支撑。在器座的正反面,虎鹿的皮裘斑纹都是用金银精心镶错而成,俗称错金银工艺。整个器物不只展示了山君和小鹿的动态和身躯结构,还通过精深的工艺和奇妙的构思,增加了艺术作用。
作为家具构件,多以涵义吉利为佳,这件屏座为什么要选用虎噬鹿这样的造型呢?首要虎噬动物纹样,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装修纹样之一,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审美意趣。另一方面这件屏座出土于河北平山县一带,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在日常的游牧打猎中,人们熟知以强凌弱的生计规则,代表了日常日子的缩影。此外,中山国曾历经两次亡国,复国后通过坚强征战取得一席之地,虎噬鹿的造型,或许代表了中山国人逐鹿华夏的大志和坚强的民族情感。
3.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
战国 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 湖北省博物收藏
这座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也被称为虎座凤架悬鼓,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它既是古楚国典型的漆木器乐器,也是一些祭祀、宴会等场合的礼仪用品,以展示主人的显贵位置和雄厚财力,因而一般出土于高等级贵族墓中,现在仅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墓。
虎座鸟架鼓首要由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两只引吭高歌的鸣凤和一面大鼓组成。在它身上也初次发现了六蛇盘绕的底座及小山君抱鼓的造型。卧虎运用整木雕琢,凤的头颈、身和腿别离制造,然后用榫卯相接而成。虎座大而底平,使鼓的重心非常安稳,凤的细长双足插于虎背上,加上虎座的高度将鼓框升高,更利于伐鼓。有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展示了楚人高明的制乐技艺。
在器物底部,数条盘曲遒劲的龙蛇升腾在大地上,它是华夏国家比较崇尚的图腾。中心的虎是楚人的近邻巴人的图腾,上面鸟也叫做凤,是楚人的图腾,所以这座虎座鸟架鼓也成为多民族文明交往交流融合的生动表现。
4.错金铭文铜虎节
汉代 错金铭文铜虎节 南越王博物收藏
这件错金铭文铜虎节出土于南越王墓,以青铜铸成扁平的山君形状,虎呈蹲踞之势,虎口大张,虎尾曲折成“8”字形,虎身错有 60 片金箔作为斑纹,虎节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rì)”五字(命字下面两横代表重读符号),所以称它为错金铭文虎节。
春秋战国时期,除周王室以外,还有齐、秦、楚等数十个诸侯国,各国大众只要凭仗特定的信物才干通行,所以“节”应运而生,代表交际或驿传的信物、通行证节,按形状可分为:龙节、虎节、竹节等。
古人将虎视为“山兽之君”,即兽王。又因其凶狠,故被视为武勇英勇的标志,常常用来称赞军中骁勇善战的将士,或许将与军旅有关的事物器用以虎为名,例如将武将的营幕称为“兵营”、“虎幄”,出兵或通行的信物称为“虎符”、“虎节”,遮护阵营的障碍物称“虎落”等。
1975 年在西安南郊北沈家桥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错金杜虎符
《周礼》曾说到:“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战国时期,楚国铸造了“鄂君启金节”,分为舟节和车节两种,别离用于水陆两路运送货品。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虎节,从文字、纹饰等方面看,与楚文明有根由。它是迄今发现的仅有的错金铭文虎节。
04
汉代:
星汉绚烂,未央遗珍
1.错金铜博山炉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藏
自西汉中期开端,熏炉呈现了代表时代风气的特别形制——博山炉。之所以称为博山,是因其仿照海上仙山“博山”而制。错金铜博山炉石现在考古发现的最陈旧的山峦形香炉之一,它奇妙地仿照了博山千山万壑、云气盘绕的形姿,顶部高而尖,外表有粗细不同的金线交错,历经千年,依旧光荣如初。作为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创作,它集艺术、工艺、前史于一体,可谓旷世奇珍。
错金铜博山炉首要分为三部分:炉座、炉盘和炉盖。炉座的圈足部分装修着精巧的错金卷云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部分则奇妙地塑造出崎岖的山峦,陡峭挺立。炉盖上的山势部分选用了镂空规划,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波,小猴在峦峰间蹲踞或在神兽身上嬉戏,猎人则肩扛弓弩巡猎或正追逐窜逃的野猪,二三小树装点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打猎画面,似乎将人们带入了远古的天然国际。
虎作为天然中常见的走兽,人们怕它、敬它,又推重它,古人将线条粗硬的山君,镌刻于日常所用的香炉,虎借烟云而跃然,云借虎势而生动。博山炉这种模糊浪漫的意境,既是古代工匠对极致美的寻求,更显现了西汉人对日子的无限酷爱。
2.汉代“存钱罐”:贮贝器
贮贝器是一种滇国特有的青铜器,首要用来盛装钱银——贝壳,一般为贵族所用。自西汉以来,这些贮贝器的盖子就是能工巧匠的“舞台”,他们从日子中获取创意,将各种实际场景精心铸造其上——如庄严肃穆的祭祀、硝烟弥漫的战役、以及严重影响的打猎等——生动反映了古滇人的日子方法,一起也显现了滇王及贵族们的显赫权利。
牛和虎是贮贝器常用的体裁,表达了滇族的才智和对天然力气的崇拜。在古滇国,牛是财富的标志,因而贮贝器上多用牛为装修:立牛,一牛,五牛,七牛甚至八牛。有牛的当地,虎亦随之,常常作为附件被镶在贮贝器的两头,以其威严凶狠震撼四方,护佑家财,一起又作为把手,兼具有用与漂亮的功用。
诅盟局面青铜贮贝器
西汉 诅盟局面青铜贮贝器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西汉诅盟局面铜贮贝器在古滇文明中占有无足轻重的位置。它不只是滇王及其贵族收藏海贝和奇珍异宝的宝箱,更是他们展示威望与位置的标志。
西汉诅盟局面铜贮贝器整个布局以盖上的干栏式修建为中心,构成梯级层次,所有的人物活动均围绕着这个有倒人字坡形房顶的干栏式修建打开,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滇王杀祭诅礼局面。该贮贝器的外形呈高雅的筒形,腰部轻轻内收,两头装修有对称的虎形耳,底部则安定地支撑着三只兽爪足。
七牛虎耳青铜贮贝器
西汉 七牛虎耳贮贝器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这是一件造型共同的虎耳束腰筒形贮贝器,它的器盖直径与器身底径大致持平,使得器盖与器身能够严密扣合,无一丝缝隙。在器身最细的腰线两头,也各焊铸了一只猛虎,作为器耳。这两只猛虎均朝上,打开虎口,似乎在嘶吼吼怒。其间一只虎尾巴向下扩展,贴在靠下器壁上,另一只虎的尾巴则向身体内卷缩,尾尖轻触中部略下的器壁。虎耳的流线型规划与束腰筒形器身的精约风格构成了互补,更显调和。
八牛贮贝器
西汉 八牛贮贝器 上海博物收藏
这件贮贝器选用了共同的圆盖规划,上塑有八头姿势各异的牛,因而得名。全体造型为束腰圆筒形,器盖上精心铸有一头大牛和七头小牛,生动展示了牛群的调和共生。腰部则规划了两只虎形耳,虎的形象威猛,目光尖锐,标志着滇族的英勇与力气。这件贮贝器不只是滇族青铜器的代表作,更是展示滇文明共同魅力的标志性器物。
3.错金神兽纹铜当卢
西汉 错金神兽纹铜当卢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收藏
当卢是古代马饰中极具装修作用的组成部分,系于马头颅正当中,因“卢”通“颅”而得名。当卢呈现于商朝,定型于商晚期,盛行于周代,开展于秦汉。错金神兽纹铜当卢共4件,主体纹饰有白虎、凤鸟、凤形鸾鸟、交龙等,并辅以其他纹饰。
汉承秦制,全国一统,在精力文明领域也构建起一套连续千年的崇奉系统,“四神”即为其一。海昏侯墓中错金神兽纹铜当卢,白虎虎首朝上对天吼怒,眼硕大冒金光,白虎的体型细长,呈现一种跳动的姿势。
虎是“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仅有未经艺术加工的实际动物。四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西方白色为金,虎为西方之神由来已久,《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云“以白琥礼西方”。在汉代人的思维观念里,白虎具有辟邪驱鬼、禳灾去凶的才能。汉代铜镜曾有铭文记载了人们关于白虎的了解:“尚方御竟(镜)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详(祥)”、“左龙右虎掌亖彭(方),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在许多的汉代物品上都很简单发现白虎的存在,一起白虎在人们心中也有引领墓主人升天成仙的功用。
当卢纹饰浸透热情、富于幻想,散宣布剧烈的神话气味,充溢浪漫主义精力,充分表现了楚汉审美艺术的雄阔与豪放,寄托着大汉王朝皇帝同庶民巴望永生与升仙的夸姣寻求。
4.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汉 朱雀踏虎衔环玉卮巢湖市博物收藏
《史记·高祖本纪》中曾记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殿前,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卮是一种古代盛酒器,玉卮即玉制的酒杯。产生于战国时期,但在现在已发现的汉墓中,玉卮数量稀疏。朱雀踏虎衔环玉卮选用了透雕、浮雕、镂雕、平雕等多种技法,是汉代玉雕技能的集大成者,也是现在我国所发现同类器物中,雕工最精巧、工艺最精深、尺度最大的一件。
这件玉卮由一块白玉琢制而成,其主体纹饰为一只朱雀、一只山君和三个兽面。圆雕虎首眼睛突起,嘶吼的嘴巴显露满口獠牙,虎背部弓起细长似龙,绞索纹卷尾竖起,前足下一长卷翅对称平衡。
5.虎形鎏金铜镇
西汉 虎形鎏金铜镇 上海博物收藏
这是一件功用高雅又略带萌态的文物。在秦汉及更早时期,人们席地而坐,为防止因为动身与落座时,折卷席角和挂念衣饰而影响仪态,呈现了压住席子四角的席镇,虎形鎏金铜镇就是其间一种。山君作卷卧状,俯首张口,脖颈戴装修贝纹的项链,身躯线刻斑斓,通体鎏金。
先秦时期,已有运用镇的文献记载,如《楚辞》中的“瑶席兮玉镇”,东汉王逸注“以白玉镇坐席也”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席镇,更多是用青铜浇铸的,以半球形为主。
到了汉代,镇大多数选用盘卧的动物形状,依旧坚持半圆的概括,常见的动物形镇有虎、豹、熊、鹿、龟等,在已知的席镇中,虎镇所占份额最大。
05
宋代:
群星灿烂,格物致知
北宋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刻划虎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登封窑瓷瓶,是登封窑的代表器物之一,集中表现了登封窑橄榄瓶造型与珍珠地划花两大特色。2013 年它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制止出境文物名单。
瓷瓶外表有图画、斑纹,主体为两只山君。其间一虎回忆站立,虎目圆睁,呈行走状。另一只猛虎则处于行走状况,龇牙翘尾。两只猛虎,体型矫捷凶狠,正奋斗于草丛之中。虎纹周围又衬以洞石和芭蕉纹,近底处有一圈两层莲瓣纹。其共同之处在于,装修图画之外空白处戳印着一个个小圆圈,犹如散落的珍珠,被称为“珍珠地划花”。
瓶身的主题纹饰选用的是划花和刻花两种工艺,非常简练。虎身选用大圆圈方法表现其斑纹的颜色,是学习了唐代的金银器风格。在化装土和暗红底色的彼此烘托下,构造出略带牙黄色的山君颜色。
关于虎纹,不一起代有相同的崇奉。宋代虎纹的特色首要表现在陶瓷器、青铜器等物品的装修上,以生动有力的形象和凶狠反常的姿势著称。古代工匠们用唐代金银器的錾金技能,将山君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生命力创造性地装修在陶瓷瓶上,于神威骁勇中请求安全吉利。
06
元代:
和合共生,兼容务实
元 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 江西省博物收藏
元朝随葬冥具,因烧制的环境要求极为严苛,难度甚于青花,因而传世著作很少。颈部书“大元至元戊寅元月壬寅吉置”,提醒了制造的时代,是稀有的有编年的青花釉里红传世瓷器。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遭到藏传释教佛的影响,盖顶为喇嘛塔形状,塔内供一坐佛像,塔下贴塑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堆塑纹饰施红釉。
在我国各民族文明的磕碰剧烈下,新的文明理念应运而生。释教作为多民族之间最简单交流的文明,成为了无形的桥梁。元朝的统治者及其子孙在宗教上得到过极大的情感满意,因而汉族的“四神”文明、宗教文明在元朝融会贯通,终究耳濡目染地表现到了瓷器风格上。
07
明代:
大道至简,构图有致
明 宝相斑纹题诗执壶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玉执壶这种型制的玉壶在明代初次呈现。明代玉执壶一般有盖,盖有钮,壶身前后有手柄和壶嘴。其造型多样,有细高形、矮方壶、近圆形、竹节式、八方法等,最常见的是扁圆宽腹形壶。
宝相斑纹题诗执壶以整块玉琢成,壶柄爬伏一只螭虎,造型精约,杰出首要线条,盖钮为寿星造型,流部盘绕灵芝,壶身浮雕宝相花卉,皆涵义长命,并刻诗四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为明代宫殿御用精品。
螭为无角的龙,又名螭虎,在神话传说中为水神,是一种神兽。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子孙名曰传国玺。汉人崇尚螭虎,班固《封燕然山铭》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螭虎在我国传统文明中代表神武、力气、权势、王者风仪,到了明代,螭虎不再奥秘、威严,现已演化成更具日子化、习俗化的吉利纹饰。
时刻变迁,朝代替换,虎的形象在器物中几经演化,却从未消逝。人们怀着对天然的敬重、对力气的巴望、对日子的期望,把夸姣融入日常,去寻找能够永久的文明连续。
【更多带有虎纹的文物】
1.龙首衔环双身玉带钩
战国 南越王博物院藏
2.打猎纹卮
3.玉剑格
汉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4.螭虎出廓璧
东汉 河北博物院藏
5.吴王夫差鉴
春秋晚期 上海博物收藏
6.龙虎纹绞丝环
战国 淄博市博物收藏
7.青铜提梁盉
战国 浙江博物收藏(足外侧立一小虎)
8.银阿育王塔
战国 浙江省博物收藏
9.格里芬噬虎金牌饰
战国 甘肃省博物收藏
10.《二十八宿图》衣箱
战国 湖北省博物收藏,盖面两头别离绘有标志东方的苍龙与标志西方的白虎形象。
11.鹰顶金冠饰
战国 内蒙古博物收藏,冠带左右两头接近人耳部分,每条的两头别离作成卧虎,盘角羊和卧马的浮雕图画。
12.镂空回忆金虎
战国秦 西安博物院藏
13.金虎饰
14.玉剑璏(zhi)
西汉 巨野县博物收藏
15.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西汉 南越王博物院藏
16.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西汉 南越王博物院藏
17.四神纹绘彩陶壶
西汉 河南博物院藏
18.胡傅温酒樽
西汉 山西博物院藏,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
19.五牛青铜枕
西汉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一侧无纹饰 ,另一侧以虎纹及双旋纹为底。
20.虎纹踏步
西汉 陕西考古博物收藏
21.鎏金螭虎纹铜带钩
西汉 徐州博物收藏
22.“猗㐌金”四兽纹黄金饰品牌
西晋 内蒙古博物收藏
23.“泰平十三年”错金泥筩
十六国 前凉 陕西前史博物收藏,中部一圈神兽纹饰,别离为龙、虎、豹等。神兽皆细腰长脊,俯首翘尾,作腾跃状。
24.石虎门砧
北朝上海博物收藏
25.四神十二生肖纹镜
隋 辽宁省博物收藏
26.虎纹玉饰
金 上海博物收藏
27.广窑仿哥釉塑贴螭虎纹方壶
明 故宫博物院藏
28.绿釉捧十二生肖女陶俑
明 南京市博物收藏
图片 | 杜广磊
排版 | 小谢
规划 | 尹莉莎
当日稍晚时分,美国交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核算关税的公式。从终究成果来看,关税税率的改变值等于美国与某国的产品交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该国进口的货品总额。
但是,这一核算办法引发了经济学家和剖析师的广泛质疑,他们以为其过于简略且缺少经济依据。
据新华社,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告美国对交易同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交易同伴征收更高关税。当日稍晚时分,美国交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核算...
邓超和孙俪这对夫妻咱们应该不会陌生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真的就像他们协作的那部电视剧《美好像花儿相同》。即便身在引诱满满的娱乐圈,他们也能把爱情运营得如此朴实和美好。因而,他们更是成为了圈中可贵一见的榜样...
4月17日,现货黄金跌破3320美元/盎司,现跌0.77%。告发/反应...
泽连斯基说:“我想咱们都理解,咱们当然应该赶快完毕战役。”
泽连斯基称帕罗林的拜访是“梵蒂冈宣布的一个剧烈信号”,并对后者参与6月份在瑞士举办的乌克兰平和峰会表明感谢。
此外,泽连斯基日前在承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明,不扫除与俄罗斯代表举办和谈的或许性,即便俄方代表是普京总统。
据CCTV4今天亚洲征引塔斯社报导,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来在承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同俄罗斯代表进行平和商洽的或许性,包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俄方回应称对泽连斯基此类表态现在还无法作出判别。
据参考消息征引俄新社莫斯科7月23日报导,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抵达基辅拜访的梵蒂冈国务卿、红衣主教彼得罗·帕罗林说,他理解乌克兰抵触有必要赶快完毕。泽连斯基的“电报”交际频道发布了两人接见会面的视频。...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7月26日,当北京大学的选取通知书送到德阳中学张可人的手上时,一旁的爸爸妈妈与教师脸上洋溢着高兴。在一行人中,还有一位张可人见证这一幕,而这一位,在7月23日收到了清华大学的选取通知...
红网时间新闻4月15日讯(记者 戴丹 马婉华)4月14日,进口九价HPV疫苗多项新习惯证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同意,适用于16-26岁男性接种。4月15日上午,21岁的大学生小罗在长沙市岳麓区桔...